艺术金融凶猛来袭,你落后了吗?

   (摘要:艺术金融,是将艺术品转化为金融工具,以金融资产纳入个人和机构的理财方式。其主要形式有:1、艺术品产权交易;2、艺术基金;3、艺术银行与信托;4、艺术品按揭与抵押;5、艺术品租赁等。目前占市场主流的是证券化的艺术品产权交易和私募化的艺术基金。)

艺术金融凶猛来袭,你落后了吗?.jpg

一、地产之后,文产接盘?

很多人说,未来的投资热点,一定是应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与重构的传统产业领域,我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并且认为,在众多领域中,以创新与创意为核心,兼具实用与鉴赏功能,具有塑造时代风格、展现时代风貌的文化产业领域,会是率先被互联网化金融化的产业领域。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号召;2009年,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确立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2年,党的十八大再次明确: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13年以来,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政策与扶持举措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频繁颁布: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等众多重要论述;12月,规模200亿元的国家艺术基金成立,201451日《国家艺术基金章程(试行)》颁布;2014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与此同时,文化部、央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不仅比四年前的《意见》,更落地、更具体、措施更详细,最为关键的是,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确立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

参照十年前,国家对房地产产业的频繁政策引导,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历史的相似性。文化产业已经没有悬念的成为了地产之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继任者。历史,为什么会选择文化产业”?

1,首先,是内需

中国是举世无双的文化大国,拥有丰富而庞大的文化艺术资产,以及强大的现当代的文化艺术创作力,积淀与积攒了至为可观的产业力量。一方面,这些文化艺术资产需要盘活,需要一个出口转化为生产力与利润,释放出它所积淀的力量。另一方面,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成为关键因素,而这一因素正孕育在以创意力和创新力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中。同时,事实证明高成长性的新兴经济,往往聚集在轻资产、高附加值的产业领域,文化产业正好符合这一特点。

2,其次,是外需

中国经过高速的经济发展,财富暴涨的同时,国民文化素养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在国际上声誉上,中国需要与经济总量相匹配的文化形象和声音,需要有力的国家形象。从不久前,习主席欧洲之行的众多言论,就可以看出高层对中国文化输出的殷切期望与迫切期待。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产业是未来中国的国家战略

二、艺术嫁给金融

在文化产业诸多分支中,艺术品产业是创作积淀最为丰厚,产业链最为简单,交易最为灵活的业态分支。在《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文件指导下,2009艺术金融产业以厚积薄发的态势迅猛发展起来。

艺术金融,是将艺术品转化为金融工具,以金融资产纳入个人和机构的理财方式。其主要形式有:1、艺术品产权交易;2、艺术基金;3、艺术银行与信托;4、艺术品按揭与抵押;5、艺术品租赁等。目前占市场主流的是证券化的艺术品产权交易和私募化的艺术基金。

为什么金融会上艺术? ——首先是投资环境变了,股市不景气、房产增幅停滞,除了股市、房产,艺术品是最安全的投资避险工具,大量热钱与财富人群涌进艺术品市场。其次是参与群体变了,收藏变成投资,买艺术品和煤老板买楼没有区别。市场上引领风骚的不再是传统藏家,而是呼风唤雨的金融资本。中国真正意义的藏家本来就微乎其微,新的财富阶层又把仅存的行家挤走了,行家如果手上货全卖掉了,也就出局了。传统收藏群体加速衰减,注重投资效益的群体越来越庞大,资本大佬和热钱已成为市场主角。

为什么艺术要给金融?——艺术品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职业藏家退出了,资本大佬只玩大的,艺术品离老百姓越来越远,市场成了寡头市场。而艺术金融化至少有两大好处:第一,大大降低了艺术的参与门槛,投资者投资与交易的是艺术品资产的金融份额,可大可小,可多可少,艺术金融从真正意义上让艺术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第二,艺术市场引入了互联网思维,加快了平台化发展。互联网化后,在传统画廊(一级市场)、拍卖公司(二级市场)之上,诞生了一个全新的交易平台。这个平台的规则是互联网化的,即:线上终端、自由买卖、大数据系统管理,形成了一套全新的评估定价机制,而且鼠标说了算的机制,使整个交易过程更透明、更公正。从这个角度说,艺术金融是互联网思维在艺术产业上的落地与实践。

三,为投机正名

在美国和欧洲,艺术品与金融资本联手早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金融资本介入到艺术品投资和收藏领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艺术品市场的主要推手。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和投资业务最大的几家银行,包括瑞士联合银行、荷兰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涉猎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银行服务系统,下设有专门的艺术银行部。

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育与发展本就不够完善。在长达数十年的市场压制下,国人普遍忌讳一个资本市场习以为常的词汇——“投机。在1983年之前,投机倒把在当时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这些意识,深深的影响着那一代人。在年轻一代看来,这种意识简直是荒谬,甚至是不可思议的。在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史中,哪个高速成长的领域不是投机,哪些暴富起来的人群不是靠投机”?——当然,投机不同于赌博,对于这个词,我主张用公平、客观的平常心来看待。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说,所谓藏家,是出于喜欢,为了鉴赏,买过来之后至少一代人不动!——以这个标准来看,中国目前可以说是没有藏家的。而且,中国人远没到鉴赏艺术的阶段,为了引导艺术产业的良性发展,我们应该探索通过一些方式去适应艺术产业的这个阶段。比如,以投资人的视角,降低进入艺术产业的门槛,从鉴赏下降到投资,再下降到投机。让投资人们在投机投资中,进入文化艺术领域,循序渐进的通过文化艺术品培养与提升国人的文化修养。这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使命!

不同于传统概念的艺术品交易,艺术金融作为个人及机构的理财方式,涵盖三个层面:1、艺术作品资产化、产权化,包括:艺术品所附属的物权、版权、债权、股权以及处置权和收益权等;2、资产入市与产权交易,把艺术品附属的权益以私有资产的方式上市交易,以完成艺术资产的变现和流通。3、投资、收益与风险,当艺术资产以金融化方式运作后,客观上符合金融三性规律,即: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投资、收益与风险。

比如证券化的艺术品产权交易,其形式就是将一件或多件艺术品确权后,打成资产包,再把资产包的整体产权拆成若干份,进行份额化买卖交易。买卖双方在电脑终端,在大数据系统管理的电子盘中完成交易。这种交易形式类似股市,只是股市的交易标的是挂牌企业的股权,而它的交易标的是艺术品资产包的份额权。在这种完全基于资本市场的交易方式中,短线投机长线投资同时存在,为广大投资者们提供了两种收益方式。

四,文化补课之路

为什么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会变收藏投机”?——这是很多传统文化人和艺术家们所不能理解的。在我看来,这是历史必然。首先是文化层面,明朝以后(严格来说宋以后),传统的汉文化逐渐没落甚至消亡了,再加上文革十年,两次历史性的文化断层,让当今中国人很难再续上传统文化的魂。其次是经济层面,中国新富人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突然暴富,财富的增长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数字的变化,而艺术品投资既有财富投资的收益,又有精神审美的享受,还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无疑是一项受欢迎的选择。但他们很多人是没有经过文化普及和基础艺术熏陶的,所以在艺术品的鉴赏层面就出现了真空

这,无疑是一种中国文化之殇。中国目前正在为断层的文化传统补课,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时间。这个补课过程,西方是没有的。所以,目前的中国文化艺术产业正在经过一个特殊阶段。这个阶段最大特点是,从鉴赏下降到投资,从投资再下降到投机。以投机收益的方式,降低文化艺术的门槛,让国人先接触到文化艺术,从而进行最基础的文化启蒙与普及。在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提升国民的整体文化素养,这不仅是金融人,也是广大文化人和艺术家们应该做的事情。艺术,需要接地气,艺术金融,需要大家参与”!

艺术金融——如果您懂了,它就是一个事业!如果您不懂,它就是一个生意!如果您参与,那就是一个未来!

五,互联网开启全民金融时代

阿里推出余额宝,并以此为撬点,布局整个金融产业链,这套战略并不是偶然的。某种意义上说,从淘宝上线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它的金融属性和金融化的战略未来,或者说互联网本身造就了淘宝金融化的基础。

提到阿里,就不得不说被很多人挂在嘴边的互联网思维。余额宝是互联网思维的集中体现,与其说余额宝取得了成功,不如说是互联网思维在金融领域获得了成功。互联网思维正在改变着中国:

第一,改变了社会结构。建立了以鼠标为核心的扁平化人际关系,使交易行为回归到了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等价交换状态。强化了交换性,弱化了交易性,交换过程越透明,话语权越重,在客观上助推了新人短时崛起,迅速颠覆权威的可能性,最大化的改善了传统生意因为不透明而导致人坑人的局面。

第二,改变了经济结构。在互联网世界里,每一个人既是消费者,又是投资者,还是收益者,这三个角色随着交易方式的转变而轮换。这一特点改变了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所形成的价值观,以平台化思维重新解构了经济结构,建立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机制,真正意义上形成了人合人的关系。

第三,改变了意识形态。以鼠标为发端的机制,助推了定制时代体验时代的来临,大家所关注和衡量的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质量和产能,规模效应的优势也越来越弱,对稀缺资源的垄断性和掌控性越来越强,那才是最核心的创新原动力,也才是定制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阿里通过余额宝,将以淘宝为平台的全民消费,转型成了全民投资,唤醒了全民理财意识,启迪了全民投资思维,奠定了全民金融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思维的本源,就是一套金融思想。

六,未来,我们走向哪里?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每个时代,都会有那个时代独属的烙印。作为历史洪流中的投资者而言,以史观的视角审视一切,读懂时代,读懂当下,找寻规律,抓住机会,才能稳站时代的潮头。

我们每天睁开眼,躲都躲不开,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和言论。大家都在关注和讨论着同一个话题:我们究竟处在一个神马样的时代?它将走向哪里?

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这是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的一句话。

改革开放30余年,高速发展10余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放缓,08年出台“4万亿救市计划……在这一系列经济改革动作下,我们走到了今天。

有句话叫,你的今天,是在为昨天买单!”,就投资领域来说,这个昨天造成了怎样的今天”?

1、房地产:可谓中国第一大投资,作为不动产属性,它在中国的增值表现,世界罕见。自2003年开始,中国房地产历经十年疯长,平均增值率超过600%,有些城市甚至超过1000%!然而,2013年下半年,房价增长态势戛然而止,市场交易量明显回落甚至趋近停滞,未来走势扑朔迷离,很多人断言房产十年黄金期就此结束。

2、股市:股民们不会忘记0507持续两年的大牛市,更不会忘记08大跳水6000点跌破2000点的惨烈。直到今天,股市依然持续在2000点上下徘徊,大量股民已失去信心并退出中国股市。

3、基金:伴随中国股市而生的基金,跟随着股市节奏的变化而跌宕起伏。股市行情不好,基金投资也跟着缩水,目前多数基金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4、贵金属:贵金属投资在中国有近十年历史,由于贵金属的稀缺性,具有保值、增值、抗通胀等功能,经济低迷,股票、房地产市场表现不好时,以黄金、白银为代表的贵金属投资就会被投资者青睐。自09年,贵金属投资呈现井喷之势,一度疯狂成长。然而自2013年开始,随着国际金价的大幅跳水,再加上由来已久投资者对贵金属交易规则的诟病,大量资本逃离市场,贵金属投资由此濒临灭绝。

5、信托:起步门槛高(100万起),受经济趋缓影响严重,兑付极其困难。

6、债券:国家发行的基建型债券,周期长,被通货膨胀挤压后收益率极低。

7、保险:本质在于募捐并非收益,收益率甚至低于十年来的通胀率,实际收益不到3%

8、邮票钱币古董等收藏类:周期长,变现困难,收益率难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