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民国信和(藏)
发布时间:2015-07-13 14:37:54 查看: 次
【藏品信息】
【年代】中华民国
【材质】专业用纸
【防伪】花纹、钢印、税票、加盖防伪
【规格】270* 270mm +-5%
【股数】信字号、五百股
【品相】8.5品
【公司简介】中文:信和纱厂,英文:NEW CHINA TEXTILE Co.,LTD.。译文:新中国纺织公司
上海信和纱厂创立于1937年12月,由著名爱国外交家、政治活动家、颜惠庆,北洋财政总长周学熙之子、民族实业家、爱国人士周志俊创建,厂址在上海莫干路50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队接管了信和纱厂,1943年3月,周志俊通过其夫人史镜清(日籍),花巨款将信和纱厂从日本人手里赎回。新中国成立后,信和纱厂董事长由颜惠庆之弟颜立庆接任,先后更名为上海信和棉纺织厂、上海第十二毛纺织厂。
【藏品题材】著名爱国人士颜惠庆、周志俊创办的纺织公司。信和纱厂股票被收录《中国名人股票鉴藏录》工业篇“37著名外交家颜惠庆”。
1.颜惠庆(1877-1950),字骏人,上海人。晚清“洋进士”、北洋军阀政府总理、中国外交才俊、出使欧洲三国,遥控华盛顿会议,赴国难再度出山,投向人民的怀抱,成为爱国人士。
早年毕业于上海同文馆,后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留学。回国后曾任圣约翰大学英文教授,商务印书馆编辑,清朝驻美使馆参赞。
1909年任外交部股长。1910年兼清华大学总办。1912年4月被黎元洪委任为北洋政府外交次长。1913年1月出任驻德国公使,后调任丹麦、瑞典等国公使。1919年任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团顾问。1920年8月,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1922年辞去外交总长职务,改任内务总长等职。1926年春,曾任国务总理并摄行总统职务。1927年移居天津,任天津大陆银行董事长、自来水公司董事长、信和纱厂公司董事长等职。南京政府成立后,先后任驻英大使、驻苏大使,出席国际联盟大会首席代表。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从事慈善和教育事业。1949年2月,为反对蒋介石继续内战,和章士钊、邵力子、江庸等以私人资格到北平、石家庄与中国共产党商谈和平。上海解放后,主持上海临时救济委员会及中苏友好协会筹备等工作。同时,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等职。1950年5月在上海病逝。
2.周志俊(1898-1990),原名周明焯,志俊是他的字,以字行,号市隐,又号艮轩主人。安徽省至德县(今东至县)人。周馥嫡孙,周学熙次子、.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安徽东至籍的民主人士、.爱国人士。
1915年,他随父迁往北京,父亲为他请了一位英语家庭教师,使他掌握了英语,并涉猎多种书籍,还参加了美国亚力山大汉弥尔顿商学函授学校学习资本主义经济学,侧重于钻研现代企业管理专业。1918年在父亲接着筹办公司第二纱厂一一青岛华新纱厂时,为了与美国美兴公司洽商订购设备,父亲选他担任自己的翻译。从此,引导他走上了经营民族工商业的道路,与父亲共同经营着青岛华新纱厂。此后他还效仿父亲的东瀛之行,于1933年西行考察了美、德、法、英、荷、比、丹、奥、瑞士、意大利等国家。在8个月的行程中,重点考察了棉纱业,特别是在美国参观了产棉区和纺织印染厂、纺织机械厂近百处,还参观了芝加哥百年博览会,开阔了眼界,接触了新技术。
此行他写了《瀛寰小记》、《杼轴漫谈》、《芝博琐言》3本书,并在归国途中赋诗一首,抒发当时的情感和自己的抱负。诗曰:吾道不行浮海去,一年作客感秋来;长风万里吹华发,驿路千程志异材;故国经猷空自许,邮亭身世漫相催;箧中留得兴齐策,击楫高歌亦快哉!民国八年(1919)至二十六年间,先后担任青岛华新纱厂总经理、青岛市政治设计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前夕,青岛华新纱厂在周家父子的苦心经营下,拥有4.4万纱锭、8000线绽、500台布机的规模,成为纺织印染全能厂。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志俊又把青岛华新纱厂的机械设备移到上海,先后又在上海创办了“三信”(信和、信孚、信义)“三新”(新安、新成、新业)工厂,使他在上海企业界建立了声誉,为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同时在香港、仰光、昆明经营运输业,给大后方运送物资,支援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他继续经营青岛华新纱厂外,还在上海开设机电、制酸、电器等工厂。如果说周志俊在前半生继承父志的生涯中,突出的是以“实业救国”为个人奋斗目标,而其后半生的政治生涯则标明了他还继承了先辈爱国爱乡的思想和行为。全国解放前夕,在民族资产阶级究竟何去何从的大是大非面前,周志俊一度有过徘徊彷徨,他曾携家去香港,调去了一部分资金,有留居该地的打算。后来天津解放,有关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方针、政策的消息不断传来。加上一些进步人士的动员和堂兄周叔弢已留在天津,使周志俊思想陡转,终于在1949年初,在信和纱厂董事长颜惠庆的电召下,毅然返回上海,迎接解放,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1950年,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一架;1954年他所办的华新、信孚、新业、新安等主要工厂全部实现了公私合营;1956年,他主动提出放弃领取定息,支援祖国建设;1979年至1985年,先后向山东省工商联、儿童福利基金会、体育中心捐款6万余元。1984年他委托山东省工商联代为办理手续,将自己应在青岛、上海、南通、无锡等地10多个单位领取的95万元定息,全部上交了国库,还先后购公债、国库券6.8万元,受到了党和社会的尊敬和赞赏。周志俊在建国后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先后担任青岛市人民代表,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山东华建公司董事长,山东省第三届、四届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山东省第五、六届人民代表、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并寄语海外亲友,为早日实现和平统一而共同努力。在爱乡方面,周志俊也和周馥、周学熙一样,都是恋乡爱乡之人,特别是对养育过他们的纸坑山爱得深切。周志俊继承父志,几十年间不断为家乡办学校、建医院、解囊相助、惠济乡民。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在宏毅学舍旧址开办私立小学,校名为“至德县周氏敬慈小学”,学生来源于附近的周村、梅城、南门,迅速扩大到徐村、孝义等地,连县城尧渡周围的学生也慕名而来。
1949年至德县解放,县教育科派员担任敬慈小学校长,但办学经费仍由周志俊供给。以后周志俊又将历年购买的公债4万元交给家乡人民政府,学校改称“梅城小学”。1980年下半年,周志俊又从解冻资金中再拨3.5万元给梅城小学,修建校舍,改善办学条件。到1995年,敬慈小学的规模扩大为有13个小学班、1个幼儿班,学生总数达500多人。与此同时,周志俊还倡导成立至德县卫生会,在敬慈小学旁创办了至德县仁寿诊所,并委任内侄吴曦春代为管理,此诊所为敬慈小学的学生免费就医,周围百姓在此就医只收挂号费、免收诊费、医药费。周学熙晚年得知此事非常高兴,即赋诗一首,并附言:先公遗命办施医事,忽忽七十年,此愿未尚。今岁儿子明焯始定章则,成立至德卫生会,开办医院,聊以告慰。诗曰:“桑梓疴瘝观七十年,缅怀遗训每泫然;于今创业堪垂统,继述还期后嗣贤“。
建国后,仁寿诊所活动经费仍由周家资助。1980年,私营工商业政策得到落实,周志俊又拨款10.7万元给东至县卫生部门,由县决定建成了尧渡医院新楼,给县城群众治病带来了方便。周志俊1990年病逝济南,东至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县志办分别发了唁电,并派专人代表家乡人民前往哀悼。